【硬核】一口气了解国债,这么一直借下去真的可以么?

來今天來個硬核視頻, 咱們來說一個, 可以說是金融宇宙中心的話題, 非常的有意思, 而且又非常的複雜, 那就非常適合我講, 那就是, 國債, 這個是過去二十五年, 美國國債比GDP的走勢, 可以說是一路高歌猛進瘋狂借錢, 到現在已經超過了120%, 包括英國歐元區還有中國, 都在以看起來非常不可思議的速度, 增加自己的國家政府債務, 而這裡頭最離譜的, 全世界最會藉錢的國家, 那就要屬日本了, 國債比GDP 260% 冠絕全球, 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 就是日本所有人賺的錢, 2.6年才夠還他政府的債, 你要是按日本政府, 2022年財政收入算, 那他就是不吃不喝完全不花錢, 一分錢也不花, 十八年才能還清這些債, 那你說這些國家政府難道都瘋了嗎, 這麼大量地借錢, 他背後的邏輯到底是什麼呢, 美國會不會出現債務違約, 為什麼有經濟學家說, 政府借的越多越好, 到底藉多少才算是多呢, 就這期說實話, 我自己在整理總結的時候, 我感覺含金量還挺高的, 所以我也盡量, 把它講得就通俗易懂一點, 你要是聽完覺得有用呢, 你就可以放到你的收藏夾裡吃土, 這樣也能增加一下, 你收藏夾的含金量, 每個國家的政府都會賺錢, 也會花錢, 這是美國政府過去三十年的收入, 95%都來自稅收, 而這個是支出, 他就花錢去做什麼公共事業, 國防軍隊基建等等, 你就會發現, 他其實大部分時間花的都比賺的多, 專業點的話說就叫持續的財政赤字, 那這多出來的錢從哪來呢, 他就會發行國債去跟全社會藉錢, 來補這部分資金缺口, 你看這是中國日本英國, 歐元區的財政收支情況, 全都在不停的赤字, 你是不是要單看這個財政狀況, 要是隔壁老王的話, 那八成是個敗家子, 但放到國家這好像就不成立了, 咱先來看看, 美國前兩天炒得特別兇的, 那個債務上限是怎麼回事, 他就是為了控制自己, 政府開銷不能過高, 就有了一個像徵性的債務上限, 這麼個機制, Debt Ceiling, 國會會投票決定一條線, 財政部借的錢就死死的, 不能超過這個線, 你聽起來是個很合理的限制, 還想著自我約束, 但是我為什麼說它是個像徵性的呢, 一旦這個債務接近這個上限了, 國會就趕緊組織投票, 一接近了就投票, 一接近了就投票, 就從1981年到現在, 四十二年裡, 債務上限上調了四十二次, 平均每年上調一次, 其實大家心裡也都清楚, 美國的債務一旦出現問題, 比如出現違約的情況, 對整個美國經濟的打擊都是毀滅性, 白宮自己都有預測, 如果持續幾週的債務違約, 將會導緻美國股市45%的下跌, 超過八百萬人失業, 總之就是後果很嚴重, 所以這個債務上限, 主要還是給了兩黨一個吵架的機會, 就現在不是拜登民主黨執政嗎, 可是國會的眾議院這邊, 多數又是共和黨, 所以這個眾議院的議長叫麥卡錫, 他就想藉此機會, 逼著拜登來縮減之後的財政開支, 那兩邊就談, 美國這套財政機制, 是不是也挺擰巴的, 你看前兩年拜登那邊哐哐, 五萬億下去刺激經濟的時候你不談, 現在債務快到上限了你才開始談判, 其實世界上, 有這個債務上限的國家也並不多, 除了美國還有丹麥, 但是丹麥那個上限就巨高, 基本上是他現在債務的三倍, 所以跟個擺設裝裝樣子而已, 世界上還真沒有哪個國家, 是因為債務上限, 限制了自己國家發債, 過去五十年間, 全球的政府債務都在持續不斷攀升, 那你說他們為什麼要藉這麼多債, 他們是怎麼想的, 是不開心嗎, 來小Lin要上點硬貨了, 咱們現在就來一個, 迷你經濟學小課堂, 首先咱得搞清楚, 咱們現在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你想著政府借錢不就是為了花錢, 所以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這些政府, 他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 現代經濟學的鼻祖, 就是提出, 那個看不見的手的亞當·斯密, 他其實是非常反對政府花錢的, 他就覺得市場競爭才是效率最高的, 所以政府你就管得越少越好, 做到越小越好, 你要是藉那麼多錢花那麼多錢, 是一件極其不負責任的事情, 美國從十八十九世紀的時候, 非常遵循他這套理論的, 就鼓勵競爭, 政府基本能不管就不管, 但是慢慢問題就出現了, 他就發現, 你要是完全讓市場自由競爭, 每隔一段時間經濟就崩一次, 每隔一段時間就崩一次, 最嚴重的, 就是1929年那個大蕭條, 面對這麼大的大蕭條, 美國政府當時依舊堅持著那套, 我要老老實實做自己, 我不要過分乾預經濟周期, 沒想到這蕭條一下就持續了十多年, 事後很多經濟學家都認為, 這個蕭條之所以能持續這麼長時間, 和你政府的不作為是脫不了乾系的, 就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 就出現了另一個經濟學大神, 凱恩斯, 他就提出來一套新的理論, 當時就開始被各國的政府採納, 極簡地概括就是說市場它也會失靈, 所以政府你不能完全不管, 尤其是在經濟萎靡的時候, 大家不是不願意花錢嗎, 需求不是萎靡嗎, 政府你就把錢借過來你幫他花, 以此來增加社會的總需求, 避免經濟危機, 當然, 凱恩斯這套理論後來也有爭議, 但是, 它的內核已經逐漸被各國政府接納, 當經濟面對危機或者衰退的時候, 政府你就要大力地借錢花錢, 刺激經濟, 這樣才能最快速地幫助經濟走出來, 所以你是不是發現, 現在每次遇到危機, 政府就開始花錢刺激一波, 美國2008年次貸危機, 2020年疫情, 日本1998年金融危機, 2008年次貸危機, 2011年大地震, 歐洲這邊是歐債危機等等, 也不知道是巧了怎麼著, 最近這個危機它就特別多, 所以政府就積累了更大量的債務, 但也不是說, 這錢花出去它就一定有用, 你看日本過去三十年, 那是持續不停地借債, 但GDP呢, 趴在那紋絲不動, 剛剛我們說這些, 它就是政府花錢的理論依據, 咱再稍微拓展一下, 最近這個理論依據又升級了, 開始流行一個, 更顛覆普通人三觀的經濟學理論, 叫做現代貨幣理論MMT, 他就認為, 你政府就應該理直氣壯地借債, 因為你政府這邊花得越多, 非政府這邊的市場它就賺得越多, 政府的信用本質上就是錢, 只要沒有通貨膨脹, 那你就應該使勁借錢使勁花錢, 這樣才是對經濟最好的, 當然這套理論, 現在還沒被主流經濟學接受, 只是最近真的非常火, 所以跟大家提一嘴, 好那你說, 就算政府它可以藉錢花錢, 可以促進就業刺激經濟, 難道說你就這麼無止境地借錢, 這麼花下去嗎對吧, 這聽著肯定不合理, 度肯定是有的, 但這個度, 就跟你我借錢肯定不一樣了, 因為它具備一個, 你我都不具備的能力, 就是印錢, 那可能有人就抗議, 說小Lin你說得不對, 政府哪能印錢, 央行才能印錢政府就能藉錢, 沒錯理論上確實是這樣, 現在大部分比較完善的體制, 也把政府跟央行給分開了, 政府你不能赤裸裸的, 從央行那邊直接印錢出來花, 但是實際上就怎麼說呢, 政府它還是有辦法可以變通的, 就最簡單的, 央行它確實不能直接印錢給政府花, 但是它可以去市場上買國債對吧, 這不就量化寬鬆幹的事嗎, 只不過它在市場中間, 多倒了一手而已, 本質上不就是政府管央行借錢花嗎, 這個其實就是內債和外債的區別, 剛才咱們說的這種, 就一個國家用本地發行的國債, 它就是內債, 可能以前金本位制的時候, 對政府還確實有點限制, 它不敢無限量地印錢, 可是現在, 政府就比較容易通過印錢, 來規避債務違約了, 而從海外借的錢, 一般都是以美元計價的債, 這個就叫外債, 那除了美國以外你又印不了美元, 要真出現現金流的問題, 那你就只能去找別人去借, 這時候, 就非常容易出現違約的情況了, 如果說, 內債屬於經濟活動的緩衝期的話, 那外債, 就相當於是經濟活動的放大器, 這也很好理解, 因為債務本身就是槓桿, 你好的時候, 資本一窩蜂全都過來投資你, 那你就可以通過借債, 來放大你的優勢, 但一旦出現問題, 資本全撤了, 那也會加劇你的崩盤, 實際上你要是看歷史上, 很多那種國家級的經濟崩潰, 各種債務危機, 其實都源於外債的違約, 你比如說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 拉美地區本來發展很快, 也吸引了大量的外部投資, 結果八十年代兩次石油危機, 美元要加息, 那拉美這邊就不得不也跟著加息, 就導致債務越來越重, 外債越來越多, 最後阿根廷巴西墨西哥, 全都債務違約, 美國這邊投資人也虧得血本無歸, 包括我們看歐債危機, 它為什麼會持續這麼久, 這個其實就是歐元區, 我個人感覺非常擰吧的這一個點, 我在之前希臘歐債危機, 這兩期視頻也都提到過, 你看歐洲這些國家, 大家開始抱團取暖, 就合起來用一個央行負責印錢, 但財政政策這邊又各管各的, 這就相當於大家一起把內債, 給變成了外債, 結果希臘意大利西班牙, 這些國家就出問題了, 國債都面臨違約的風險了, 歐洲央行也不能因為, 就你們幾個成員國, 我就去買你們的國債, 壞了規矩對吧, 這些國家就只能伸著手找人借錢, 那像歐盟IMF是藉給你錢了, 但是逼著你緊縮, 就導致這些國家, 本身經濟就很萎靡了, 你還不得不又緊縮, 你說這財政政策, 本來應該是經濟的調節器, 但反而加大了經濟的波動, 這個就是外債的問題,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 1998年俄羅斯烏克蘭的違約, 2001年的阿根廷, 包括去年的斯里蘭卡, 這些崩盤直接原因, 其實都是外債還不上導致的,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內債不是債, 雖然這個說法有點極端, 內債肯定也是債, 但是它可控的範圍要大很多, 各個國家政府在緊急的時候, 他就可以比較舒坦地去借債, 而不用擔心短期違約的問題,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 美國他就確實有他的特殊性, 他也不用管什麼內債外債, 對他來說全都是內債, 當然美元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好我們剛才分析了, 政府借錢跟咱們藉錢邏輯不一樣, 限制政府發債的不是錢, 也不是債務上限, 那這個真正的限制它到底是什麼呢, 小Lin就深入分析了, 歷史上比較大幾次債務危機, 總結下來兩大原因, 首先就是利率, 利率是金融市場的核心, 而國債又是利率的核心, 因為它的價格決定了無風險利率, 你會發現所有公司發的債, 比如說微軟亞馬遜中國石油, 它的利率跟國債利率, 都是高度相關的, 因為它定價就是靠國債利率決定的, 那你想國債要發行多了, 供給就增加價格就下降, 對應的無風險利率就會上升, 整個經濟對應的利率都會跟著上升, 那這個效果就跟加息差不多了, 加息是什麼效果, 相信大家肯定都比較了解了, 就是抑制消費抑制投資, 抑制經濟就抑制一切, 可能有點把你說懵了, 你說加息不是央行控制的嗎, 怎麼跟國債又聯繫上了, 這個咱們在另一期視頻其實分析過, 簡單來說, 就是央行它控制是短期利率, 國債控制是長期利率, 這利率上升除了抑制經濟, 它對政府來講還有個更直接的後果, 就是它發行債務, 那個成本直接就上升了, 之後再想藉新債, 那就得付更高的利息了, 這個好像你車撞多了, 那保險就貴了, 政府債發多了利率就高了, 那如果高到, 政府收的稅連利息都不夠付了, 你還刺激什麼經濟對吧, 那就甭想了, 政府就純純地成一個, 給全球債主們提供固定收益的, 一個基金了, 那就會陷入到一個債務漩渦, 就無法控制越借越多, 你可千萬別覺得, 這個想法有點太極端, 你比如說日本的債務, 如果他政府的平均利率, 高到5%的話, 那他政府就所有的收入, 連利息都不夠付了, 當然日本實際情況不是這樣, 雖然他的債務冠絕全球, 但目前財政收入居然只有11%, 是花在付利息上了, 而且過去幾年, 雖然他這個錢是越借越多, 但是付的利息真是越來越少了, 這其實因為政府有一招, 他可以對抗利率的上升, 咱們說很多東西要慢慢連起來了, 這招又是量化寬鬆, 日本不是從2013年開始, 搞安倍經濟學, 要大量借錢刺激經濟嗎, 但是他也怕國債借太多, 導致利率升高, 好辦, 那央行你就負責印錢來買我的國債, 這樣需求增加了, 價格抬高利率就被壓下去了, 最好還是能把它壓到幾乎是零附近, 這樣政府之後, 就放心大膽舒舒服服借錢, 也不用擔心利率升高, 就到2020年的時候, 日本政府壓根就裝都懶得裝了, 我就跟你攤牌了, 我現在就是要搞無限量的量化寬鬆, 目標就放在明面上, 我就是要把十年期的利率, 壓在0.25%以下, 這條線經過一番資本鬥爭, 現在是提高到了0.5%, 但還有那個線, 你看從2013年之後, 日本的央行國債持有量漲得有多猛, 就是因為央行持續不斷地買國債, 來壓低利率, 這才能讓日本政府, 雖然錢是越借越多, 但是利息越付越少, 那你看你可別以為央行印錢, 就是為了純粹讓經濟體的錢多一點, 它有一個, 可以說是更重要的目標, 就是壓低長期利率, 不光日本就美國歐洲量化寬鬆, 也都有類似效果, 每次有人質疑美國財政部, 是不是藉債借得過多的時候, 那財政部長耶倫, 都和藹可親地出來說, 我們雖然債借的很多, 但是利率非常低, 我們現在付的利息, 還沒有90年代高呢, 言外之意就是, 借錢成本這麼低又能刺激經濟, 那我幹嘛不借呢, 所以你看, 這限制借債的第一個點利率, 它其實可以通過政府和央行, 相互打配合, 然後繞過去的, 可是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 有一個限制, 是你政府永遠不可能繞過去的, 這也是政府央行經濟學家, 談之色變的一件事兒, 就是通貨膨脹, 巧了這兩個點, 咱們是不是都單做一期視頻聊過了, 通脹, 真的是讓政府非常頭疼的一件事, 經濟需求不足我可以花錢拉動, 就業不足我也可以花錢刺激, 但通脹一旦來了這就是頭號敵人, 其他所有經濟問題現在都靠邊站, 央行你也沒法繼續人為壓低利率了, 政策上那些小聰明也都不管用了, 無數次歷史經驗表明, 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緊縮, 這個就有點像化療一樣, 就是我不管你好的細胞壞的細胞, 就全給你殺死, 通過抑制整體經濟來給物價降溫, 當然也有一些政府, 就狠不下心來做化療的, 那你就繼續借債繼續刺激, 那這樣很有可能就會陷入惡性通脹, 比如前幾年委內瑞拉就這個情況, 說到這兒你是不是想問了, 那美國現在通脹都這麼高了, 他怎麼還要提高債務上限呢, 那還不是因為, 他這錢早就花出去了沒辦法了, 美國政府要早知道, 2021年, 刺激會引來這麼高的通脹, 美聯儲瘋狂加息全球經濟衰退, 你看他敢花那麼多錢了是吧, 好理解這兩個限制, 我們再來看一些國家, 他到底發多少債是好的, 算正常的就很清楚了, 只要你不觸及到這兩條紅線, 發多少債, 就是政府在增長和穩定之間, 做個權衡取捨, 你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策略, 或者不同的風格, 那有些國家比較穩健, 比如說像丹麥, 即使有個債務上限也根本用不上, 債務比GDP, 就一直保持在50%以下, 像什麼瑞典荷蘭瑞士, 也都差不多, 我也不追求你經濟多麼高速發展, 我就按部就班一步一步來, 那像美國日本就比較追求高增長, 中國就體係不太一樣, 中央這邊相對還是挺穩的, 但是像地方債城投債, 這個問題就比較多, 反正各國不管選擇發多少債, 它的底線就這兩條, 如果它發到利率太高了, 抑制經濟或者還不上錢了, 或者如果它發到通脹開始攀升, 有失控的風險了, 這時候政府債務肯定就太高了, 所以說這個債務紅線, 它不是個絕對的數字, 也不是說它和GDP就是個絕對的比例, 它肯定是取決於, 這個國家的經濟環境, 如果像利率通脹都比較低, 大家對政府也都很信任, 即使你還一個勁玩命借債, 數字可能看著很嚇人, 但在經濟上可能啥事沒有, 像你看疫情之前美國歐洲日本, 不都是這個情況嗎, 即使日本債務都那麼高了, 也就媒體經常喊兩聲, 金融市場也一直都還挺穩定的, 但是現在環境就不一樣了, 你看美國十年期的國債利率, 三年前是0.6 現在是3.7, 通脹就更不用說了, 三年前通脹幾乎是0, 現在是4.9, 不光是美國, 像日本歐洲其實也都類似, 所以你看, 日本的260%的債務比率, 放兩年前可能並不算高, 但你放現在就有問題了, 萬一哪一天英國政府要發現說, 這國債印多了通脹也起來了, 我這路越走越窄了, 你說他怎麼辦呢, 這時候選擇肯定就沒那麼容易了, 那放在你面前大概有三條路, 第一條, 也是我們感覺最直觀的一種方式, 就是緊縮, 你借錢太多, 你就少花點錢你就少借點債, 那不就得了嗎, 比如美國政府, 經常就因為預算批不下來, 就關門那麼幾天甚至幾個禮拜, 2019年, 就關了歷史上最長的一次, 三十五天, 全美有八十多萬公務員, 愣是一個多月沒領工資, 這種緊縮你要是小打小鬧, 也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你要真是大規模的高緊縮, 那對經濟絕對是立竿見影的打擊, 所以你要推行這種政策, 是需要非常大的魄力的, 而且你推行過程當中, 也會遇到非常大的阻力, 那八十多萬人領不著工資, 要不逼到一定份上, 那也不會採取這麼極端的方式, 你看像歐債危機的, 意大利希臘西班牙, 又是這幾個人, 還有像1997年, 亞洲金融危機的韓國, 他們都實行了非常嚴苛的緊縮政策, 來解決債務問題, 你以為他們自覺嗎, 那當然不是了, 還是因為他們藉的都是外債, 逼急了只能管IMF借錢, 債主肯定得逼著他們節衣縮食, 好面臨債務問題, 其實你還有第二條路, 但這可能就更激進了, 那就乾脆違約或者債務重組, 首先可能大家不太清楚, 一個國家一旦違約會發生什麼, 政府違約, 肯定不像一個公司違約, 那麼有毀滅性, 就你把家產全變賣了, 然後原地解散, 因為政府要破產了, 其實投資人也不能拿他怎麼著, 一百多年前的時候, 還確實有武力解決的, 1902年委內瑞拉破產的時候, 當時他的債主德國英國意大利, 真的就出從軍隊炮轟他的港口, 讓他還錢, 但現在就不太會發生這種事了, 現在一個政府違約, 它最大的後果就是信用下降, 這樣你之後融資成本就會很高, 就之後很難再藉到錢了, 這其實也已經很嚴重了, 因為現在一般經濟體, 都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礎之上的, 越發達的經濟體它就越依賴信用, 就一旦國債違約, 整個國家的信用市場都會崩塌, 你們國家對應這個貨幣, 大家也都避之不及, 那匯率市場也會暴跌, 你這就需要很長的時間, 可能至少也得個十年八年的, 才能慢慢恢復, 可見這個打擊是多麼嚴重, 要不美國政府怎麼預測, 就哪怕幾期利率還不上, 就會導致八百萬人的失業呢, 不過, 這也不代表內債違約就不會發生, 我特意統計了一下, 從1980年到2022年, 這四十二年裡頭, 全球大大小小的內債違約, 一共發生了八十四次, 我是一個一個數的, 我就發現這裡頭, 比較有意思的一個點是什麼, 就是比較大的國家的內債違約, 都基本是跟它的外債一塊違約的, 比如說1998年的俄羅斯, 2001年的阿根廷, 2012年的希臘, 他們其實主要的問題, 也是出在外債上, 那政府一看, 這反正外債都要違約了, 信用是板上釘釘要受衝擊了, 那我這內債乾脆一塊違約算了, 這樣反正錢也不用還了, 或者少印點錢, 其中根廷二十年裡邊, 愣是破產了三回, 實採有機會你懂的, 煩死了, 剛才咱們說那兩條路緊縮和違約, 其實並不是普遍的選擇, 大部分政府選擇最多的路, 我相信你也猜到了, 那就是拖著, 具體怎麼個拖法呢, 要么我就是藉錢借新債還舊債, 要么我就乾脆直接印錢花, 或者就同時, 你看一般政府出現債務問題, 不都是經濟萎靡, 同時伴隨著高通脹嗎, 那我這時候花錢刺激, 沒準刺激到點上了, 假設我刺激電動汽車行業, 突然引發了什麼技術大爆炸, 那帶來了生產力爆炸性的提升, 這樣一來經濟也擴大了, 通脹也被增長消化了, 政府財政也不會每況愈下了, 經濟問題就這樣輕鬆的被橫跨了, 當然你可能一听就知道, 這種可能性真的是太低了, 你繼續借錢繼續印錢, 那大概率的結果就是持續惡化了, 你這麼一直拖著, 肯定是非常不理性的, 也是不合理的, 但它確確實實就是大多數國家, 在面對債務問題的時候, 一個共同的選擇, 這倒也不是說, 這政府有拖延症什麼的, 還是跟大部分國家的政治體制有關, 你想那不都一屆一屆選舉嗎, 即使像經濟學家政府官員, 他不想拖著, 那民眾誰喜歡緊縮對吧, 更受不了政府違約了, 這三種方案裡頭明擺著, 只有拖著是擴張性的, 就是短期內最不痛苦, 那這類政策, 大概率肯定最受到民眾的歡迎, 你就看看我這期希臘的視頻, 你就知道民意投票有多不靠譜了, 你有沒有發現, 咱們現在很多知識點, 都已經連起來了, 好你看今天咱們圍繞著國債, 聊了美國債務上限是怎麼回事, 政府為什麼要藉債, 內債跟外債有什麼區別, 真正限制發債的因素是什麼, 以及債發太多了該怎麼辦, 是不是還挺硬核的, 就這期視頻, 我確實花了不少時間整理, 也沒講太多故事, 就是希望能夠一氣呵成, 把這個框架給捋下來, 幫助大家理解, 之後更多宏觀經濟, 各國財政政策, 能聽到現在的朋友, 我給你點個贊你也給我點個贊,

內容來源

影片名稱【硬核】一口气了解国债,这么一直借下去真的可以么?
頻道名稱小Lin说
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1W520QVS4I&list=PL-c0DN3fTeQcjsrsRJVET4RWLQBQRx_bb
影片 Meta觀看次數:121萬次 1 個月前
上傳日期2023-06-02
影片類別Science & Technology
影片描述今天继续咱们的硬核系列,最近美国债务上限的讨论也掀起了一波小骚动,我们就借此机会,聊一聊国债。它听起来简单,不就是国家借钱么?但其实还挺有学问的,不信你仔细听听?😄感谢富途对本期视频的支持,小Lin粉丝专属福利:开户送一股Lucid股票;入金等额1300美元,送一股亚马逊; 入金等额7500美元,再送一股苹果股票! 老客户入金等额10000美金,还享一股可口可乐股票! 领股链接:美国/新加坡/澳洲/(马来西亚/日本注册体验):https://j.moomoo.com/00xQ0o 香港/其他海外国家及地区:https://j.futunn.com/008WS7【重点补充】最近粉丝反馈,有不法商家打着小Lin的名义从事”教你管钱“、”问你要钱“等各类形式的诈骗行为。小Lin不会在任何渠道以任何形式私信大家,一定要小心谨慎,捂好钱包,谨防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