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 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這個故事, 就在2000年, 馬雲和阿里巴巴急需融資的時候, 有一位日本的大佬拋來了橄欖枝, 僅僅就聊了5分鐘的時間, 大手一揮, 投給了馬雲2000萬美元, 不光拯救了阿里巴巴, 還成就了, 號稱史上最成功的風險投資, 日後翻了3000倍, 這個大佬就是, 孫正義, 投阿里巴巴只能算是, 這個人人生眾多名場面當中的一幕, 他的人生絕對精彩, 常年穩坐日本首富, 甚至曾經還當過一天的世界首富, 不過我個人覺得他最精彩的, 還是他激進的投資理念, 他底下那一千多億美元的願景基金, 幾乎可以說是, 橫掃了全球各國的科技獨角獸, 所到之處, 全都掀起了資本的血雨腥風, 那麼咱們今天就來聊聊, 這個馬雲背後的男人, 孫正義的公司叫軟銀SoftBank, 我估計很多人多多少少, 可能都聽過這個名字, 但是我要問你它具體是做什麼的, 那可能很多人就得連蒙帶猜的了, 這個問題, 也確實很難三言兩語就答清楚, 這個公司比較複雜, 而且非常的奇特, 不過我敢保證, 今天聽完小Lin的精彩解說, 你就能門兒清了, 孫正義是韓裔, 1957年出生在日本, 他從小學習就非常努力, 成績也是出類拔萃, 不過這個小孫, 有一個和當時日本韓國小孩, 非常不一樣的特點, 就是他非常的能闖, 這個怎麼講呢, 你聽了他之後經歷就明白了, 小孫在16歲的時候, 就看了日本麥當勞總裁, 寫的一本關於經商的暢銷書, 好傢伙就大受震撼, 覺得經商簡直太有意思了, 小孫在16歲的時候, 就立志自己要成為一名企業家, 好, 到這還算是一個正常的有志青年, 要開始奮發圖強了, 可是接下來就離了大譜了, 孫正義他就覺得不行, 我一定要見見這個藤田田先生, 於是也不知道從哪就找到這個, 藤田田助理的電話, 然後就一天到晚給人打電話, 就說能不能讓我見見藤田田老師, 求求你了, 你想, 不知道從哪來了個16歲的小屁孩, 人家哪能當回事, 所以所以孫正義打了六七十通電話, 都沒有用, 而且你想他當時打的, 那是長途電話是非常貴的, 所以他乾脆就飛到了東京, 跟助理就說你看我都飛過來了, 你就讓我跟藤老師聊一會, 或者哪怕不說話都行, 你就給我安排個地, 讓我只要遠遠的, 看藤老師三分鐘也可以, 人家一看這小孩這麼有誠意, 於是最後藤田田就跟孫正義, 聊了15分鐘, 並且給他指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方向, 那就是猜疑鍊和技術爆炸, 沒有沒有, 藤老師其實給他的兩個建議, 一個是去美國看看, 二就是學一些計算機, 而這兩條建議, 也是確確實實的, 改變了孫正義的一生, 我也想見見藤老師, 於是1 6歲的孫正義二話沒說, 聽從藤田田的建議, 立刻動身飛往美國加州, 你就看人家這個行動力, 飛快讀完高中之後, 就進入到了加州大學的伯克利分校, 不過孫正義這個小腦瓜, 就又開始轉了, 他原話是這麼說的, 你說我有沒有什麼辦法, 每天就用5分鐘的富餘時間, 就能一個月掙1萬美元, 畢竟我還得學習, 你想要花這麼少的時間來賺錢, 所以他想到的一個方式就是發明, 於是他就逼著自己, 每天要想一個小發明, 不到一年就攢了兩三百個想法, 這其中有一個翻譯機, 這想法還挺靠譜,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 就我小時候還挺流行的, 就是那種文曲星電子詞典, 你輸入一個詞兒, 這個翻譯就能給你顯示出來, 這第一台翻譯機, 其實就是孫正義搞出來的, 最後把這個機器, 以17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夏普, 後來他又開始從日本進口遊戲機, 來賣給美國的餐廳, 那賣得也是風生水起, 又賺了150萬美元, 你看那時候孫正義才二十出頭, 就又是見藤田田又是搞發明, 又是倒賣遊戲機, 在1980年的時候, 就賺了三百多萬美元, 是不是開局還挺夢幻的, 這就是為什麼, 我們之前說這個孫正義, 真的是非常地能闖, 所以說這些都是他自己的自述, 多多少少可能有那麼一點, 自我美化的嫌疑, 但是你從這些事兒裡能看出來, 他就是一個天生的企業家, 天生的Entrepreneur, 本科畢業之後在1981年, 孫正義就帶著他賺的幾百萬美元, 從加州回到了東京, 說實話他那時候賺的錢, 已經是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敢想的了, 但是, 這個人除了特別能想能幹能闖之外, 還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 就是極度的風險偏好, 也可以叫膽肥或者毒性大, 總之就是你, 永遠別希望他有收手那一天, 只要他手上還有籌碼, 甭管是一塊錢還是100億, 他轉頭就給你all in了, 這之後他也慢慢形成了, 自己的投資哲學, 你往下慢慢听就知道了, 24歲的孫正義拿到之前賺來的錢, 就開始思考自己下一步要幹什麼, 就全方面的考量之後, 他就決定要搞一個軟件的分銷商, 其實就是批發一大堆軟件, 然後就賣給那些電腦的零售公司, 你看n這是不是有點像一個軟件的銀行, 就是Software的bank, 那就叫SoftBank 軟銀吧, 所以你看就是軟銀這個名字, 你乍一聽英文叫Bank, 就感覺好像是個銀行, 但其實它的關鍵是Soft 不是Bank, 就跟銀行沒啥關係, 當然他後來的業務發展, 跟這個Soft也沒什麼關係了, 就這樣, 1981年, 24歲的孫正義成立了軟銀, 軟銀之後這十幾年的軟件分銷生意, 我們就快過了, 簡單來說就是賣得風生水起, 而且他還出版了幾個電腦類的雜誌, 也是打開了渠道, 結合著自己軟件分銷那個生意, 就迅速佔領了市場, 再加上那幾年, 這市場本來就在急速發展, 軟銀也是迅速壯大, 1994年的時候軟銀就成功上市, 市值30億美元, 到這兒基本上就算軟銀的第一階段, 對於一般公司來講, 上市就已經很高光了, 但是你想孫正義他是什麼人, 這只能說完成了他資本的原始積累, 有了這些籌碼, 他就可以到上億美元的賭桌上去了, 孫正義雖說也是做企業, 但我個人認為, 他的強項並不在於那種, 微觀上的產品創新或者公司的發展, 他更擅長的, 是把握宏觀的那種時代潮流大方向, 然後自己整合資源去順勢而為, 所以從1994年上市之後, 孫正義手裡有了錢, 就可以去下更大的棋, 就我也不跟你較量微觀層面上那些, 什麼產品創新營銷市場競爭, 我拼的就是大方向大潮流, 只要我孫正義看好了一個方向, 比如說互聯網, 那我就砸錢去買一堆公司, 玩得比誰都大, 至於具體那些什麼產品細節, 那我孫正義就不管了你們想去, 這就迎來了, 孫正義投資的第一次高光時刻, 1995年, 他看中了一家快速成長的公司, 就是Yahoo, 當時Yahoo還只有15個人, 孫正義出手是非常地闊綽, 直接上來一個億美元, 我要入股30%, 你想一下這麼大一筆錢, Yahoo創始人Jerry Yang也懵了, 就猶豫不決要不要接受這筆投資, 畢竟雖然錢很多, 但一下稀釋30%的股份, 還是心有餘悸的, 孫正義一看他們開始猶豫了, 就開始威脅了, 就說你們要是不拿這一個億, 我就把這錢去投到你們的競爭對手, 什麼Excite、Lycos那邊去, 你們最好趕緊想清楚, 你看就是這個強行入股, 你不接受, 我就去投到你對手公司這招, 孫正義也是屢試不爽, 成為他日後的慣用伎倆, 也幫助他成功入股了雅虎, 2012年, 雅虎就登錄納斯達克上市, 孫正義的投資立馬翻了2.5倍, 並且之後幾年, 也在互聯網泡沫的助推之下, 一路成長為了, 一個市值千億美元的公司, 但這個其實還不是孫正義這筆投資, 最成功的地方, 他要把這棋下得更大, 想把雅虎引入日本, 於是1996年的時候, 軟銀就投了7200萬美元, 和雅虎在日本建立了一個合資公司, 叫雅虎日本,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 也一直是日本的, 第一大門戶網站和第一大搜索引擎, 2004年的時候雅虎日本的市值, 就達到了500億美元, 已經超過了雅虎全球, 給軟銀帶來了少說有幾百倍的回報, 也成為了軟銀的一大支柱業務, 這還沒完幾年之後, 孫正義的又一大名場面就出現了, 那就是我們開頭說的, 在2000年的時候, 投資了阿里巴巴, 根據他的回憶, 馬雲當時也拿不出, 什麼像樣的商業計劃, 孫正義就被馬雲這個人給打動了, 而且當時孫正義也確實比較看好, 電商這個賽道, 於是就在跟馬雲, 短短聊了幾十分鐘之後, 就給阿里巴巴投了2000萬美元, 佔股34.4%, 就是這筆投資在14年後, 阿里巴巴上市的時候, 翻成了600億美元, 整整翻了3000倍, 在阿里巴巴19/20年, 市值最高的時候, 甚至阿里佔軟銀就達到了超過一半, 孫正義就是憑著, 雅虎和阿里巴巴這兩筆投資, 又早又準手筆又大, 一下就名聲鵲起, 達到了那種, 和巴菲特都可以相提並論的程度, 當然雅虎和阿里巴巴, 只是兩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就在1996到2000年, 這四年間, 孫正義就投了250家互聯網公司, 還有一批他看好的其他行業的公司, 這個把他的軟銀帝國, 從一開始, 是個賣軟件賣雜誌的公司, 一下變成了, 一個業務規模超級大的集團, 你要看一般公司的業務, 可能就是按產品分一分, 但是你要看軟銀, 那業務面撒的可真叫一個廣, 這是它1999年的年報, 有六大業務板塊, 就涉及到了, 軟件媒體互聯網金融等等, 這個軟銀集團, 也就在1999年的時候, 變成了一家控股公司, 就是我這個總公司, 底下有一堆子公司, 而且都是一些, 業務五花八門的子公司, 你現在可以去查查軟銀集團的人數, 你知道有多少嗎, 我說出來嚇死你, 有255, 個, 不是255K 也不是255萬, 而是255個, 你就說搞不搞笑, 一個幾百億上千億美元的公司, 竟然只有255個員工, 這其實也是因為, 它是一個純控股的公司, 實際上它所有的子公司, 加起來有六萬多人, 這還不包括它投資的一些公司, 而那255個員工, 估計有一大半都是C級別的, 我覺得就是個挺有意思的小知識, 跟大家分享一下, 總之就孫正義他覺得互聯網有前景, 就五百多億日元, 買雅虎買CNET, 金融行業有前景, 又是550億日元, 買E*Trade 買Morningstar, 覺得技術有前景, 又去買Kingston, 這就是孫正義的風格, 也是軟銀的風格, 就我也不費勁自己去搞, 我就砸錢買公司, 堅信自己的大方向是對的, 那結果怎麼樣呢, 他其實確實有很多不太成功的投資, 你就比如說這個Kingston, 就是那種轟轟烈烈, 高買低賣的Deal, 但總的來說, 就是孫正義他看中了, 互聯網這個大方向, 而且那個時候, 正好趕上互聯網泡沫, 你想他之前那麼激進的投資和收購, 就覆蓋了, 大量的互聯網的公司和業務, 所以說那時候, 所有的互聯網公司創始人, 那身價都叫一個離譜, 但是真的都離譜不過孫正義跟軟銀, 軟銀集團的市值在泡沫破裂之前, 達到了2000億美元, 而孫正義也成了世界首富, 一天, 但它泡沫漲的時候有多猛, 它破裂跌的時候就有多慘, 標普500下跌超過了40%, 納斯達克超過70%, 而軟銀的市值被抹去了99%, 從2000億美元, 跌到了20億美元, 孫正義700億美元的身家, 也灰飛煙滅, 那幾年中, 孫正義也面臨著巨大的爭議, 瀕臨破產, 每年要虧10億美元, 就每年虧一個billion, 而他幾乎的所有投資都在虧錢, 雅虎股價暴跌, 阿里巴巴離上市還遠著, 這幾乎是到目前以來, 孫正義面臨的最黑暗的一段時期, 你就根本沒法想像, 他當時每天面臨的壓力, 那孫正義, 就又不得不把目光放到實業上, 因為他需要一個新的支柱業務, 這樣可以給他資本, 幫他繼續去佈局他遠大的戰略, 而他真的就是一做一個準, 他先是瞄準了家庭網絡的普及, 在2001年進軍了寬帶業務, 成立了雅虎寬帶, 2004年又買下了日本電信, 就踉踉蹌蹌的, 幫他度過了那個最困難的時期, 之後, 孫正義又瞄準了智能手機的普及, 進軍電信業務, 這兒又有個小插曲, 孫正義就聯繫到了他的偶像, 喬布斯, 當時蘋果還沒出iPhone, 但是iPod 就那個聽音樂的, 賣得如日中天, 於是孫正義就畫了一個, 能打電話的iPod草稿給喬布斯看, 就說老喬你們可以做這麼個東西, 喬布斯就很驚訝, 因為當時蘋果的iPhone, 其實已經在研發當中了還沒面世, 老喬就告訴孫正義說, 這個東西我們其實已經在做了, 孫正義就說太好了, 如果你們要是能做出來, 能不能讓我幫你們在日本來賣, 喬布斯一聽都樂了, 孫兄你們軟銀又不做移動業務, 你是不是在這跟我搞笑呢, 孫正義就說是我們現在還沒有, 但是, 孫正義又是說乾就乾, 回到日本就立馬開始進軍移動業務, 收購了沃達丰日本, 兩年之後iPhone問世, 軟銀就成了iPhone在日本的獨家經銷商, 之後軟銀又收購了, 美國的一個電信運營商Sprint, 並且說服了特朗普, 完成了Sprint跟T-Mobile的合併, 實際上你看這個軟銀集團, 不是收購了沃達丰日本的那塊業務, 這部分做電信業務的公司, 後來改了個名叫SoftBank Corp, 就叫軟銀公司, 所以要是哪天有人問你說, 軟銀是做什麼的, 那你得先跟人確認清楚, 你問到底是軟銀集團呢, 還是軟銀公司, 總而言之, 孫正義成功地抓住了實業的機會, 從2005年開始賺錢, 營收也逐年回升, 而2014年, 他之前埋下的一個果實終於豐收了, 就是阿里巴巴上市了, 那孫正義腰桿一下就硬了, 終於又可以站穩腳跟了, 這下我重新入場投資, 應該沒什麼問題了吧, 於是2016年, 孫正義又看中了一個新的方向, 芯片, 而這次他瞄準的公司, 是一個半導體公司ARM, 就咱有一說一甭管你認不認可, 他這種非常激進的投資策略, 就他看潮流看趨勢, 這個眼光還是非常有一套的, 你看, 現在市面上超過95%的手機芯片, 包括蘋果那個M芯片, 其實都是ARM架構的, 孫正義就再次張開了他資本的獠牙, 豪擲320億美元收購了ARM, 雖然當時有人認為孫正義是買貴了, 不過這個確實就是他的性格, 他不擔心自己買貴了, 他更怕的是自己買錯了, 至少現在來看ARM還是非常堅挺的, 也成為了軟銀集團的一大支柱, 雖說好不容易吞下了ARM的業務, 但是他收購的速度, 還是遠遠滿足不了, 孫正義的投資藍圖, 其實在2010年的時候, 他就發布了一個非常重要的, 軟銀未來30年的願景, 就這個現在在軟銀的官網上, 也是很重要的一塊兒, 我就結合著他最近的一些採訪, 簡單給大家總結一下我粗鄙的理解, 孫正義就把視角, 提升到了全人類的高度, 他認為你要搞清楚, 軟銀接下來30年要怎麼發展, 你就要知道, 人類接下來300年會怎麼發展, 他相信很快就用不了幾十年, 電腦就會全面超過人腦, 也就是奇點Singularity就會出現, 那時候, 人類社會將發生天翻地覆地變化, 孫正義就希望可以通過投資佈局, 來提前佔領行業的頭部, 迎接奇點的到來, 就說實在的最近ChatGPT這麼火, 是不是就讓你感覺, 這個奇點可能真的已經不遠了, 咱不討論這個奇點, 要說的就是孫正義, 他就是想站在這個高度和視角, 來投資, 那你說, 他怎麼可能就甘心做好個電信業務, 或者買個ARM呢, 他希望佈局的是全人類的技術進步, 這也是為什麼, 他還嘗試做過機器人Pepper, 還買過波士頓動力, 但是他自己也覺得, 以軟銀現在的財力, 要實現一個這麼宏偉的願景, 難度確實有點大, 於是2017年, 孫正義為了實現他這番願景, 決定要建立一個風險投資基金, 一個高達1000億美元的基金, 一個全球最大的科技風投基金, 來投給未來的阿里巴巴, 而孫正義就管這個基金, 叫做願景基金Vision Fund, 可是你光有願景不夠, 你還得有錢對吧, 所以孫正義就想到了, 富得流油的沙特王儲MBS, 孫正義的又又又, 又一次名場面就來了, 他見了王儲面就說了, 說我有一個1萬億美元的禮物, 想獻給大人, 王儲大人可否感興趣, MBS一聽立馬兩眼放光, 孫兄此話怎講, 孫正義微微一笑, 說只要你給我1000億美元, 我就可以把它投資變成1萬億美元, 二人相視仰天暢笑, 這個細節小Lin稍微有點添油加醋, 反正就是孫正義和沙特王子, 聊了45分鐘, 搞定了450億美元的投資, 可能有人對450億美元, 還不太有概念, 就光這個數, 就足以沖進全球前十的對沖基金了, 當然人家沙特王子, 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被忽悠的, 一方面人確實有投資需要, 另一方面也確實是看中了, 孫兄之前成功的投資經歷, 你看1000億美元, 沙特王子就佔了將近一半, 那剩下的550億其實就很好拉了, 那孫正義就順便也走了一下, 沙特旁邊的小弟阿聯酋, 拿了150億, 軟銀這邊自己出了280億, 然後又找什麼, 蘋果高通富士康等等來塞塞縫, 湊齊了1000億美元, 就這樣, 人類史上最狂野的科創基金開幹, 軟銀也從此跨入了一個全新的投資時代, 你說一個如此激進的人, 拿了個1000億美元的巨型基金, 你能指望著他, 慢慢找機會慢慢投嗎, 那顯然不是, 孫正義立馬就橫掃了, 世界各國的新興科技市場, 其實到了這種體量的基金, 那也不用什麼權衡取捨了, 因為你想獨角獸就那麼多, 你看準哪個成長性好的, 投就完事兒了, 雖說他之前的願景, 站在全人類的角度, 高屋建瓴講那麼好, 但落到實際投資上, 還是什麼火投什麼, 甚至有很多公司就是被他給投火的, 你想要是一個賽道, 本來是可以正常融資正常發展的, 那一旦被孫正義盯上了, 願景基金一來, 什麼你這輪才要5000萬, 不行, 我準備給你5個億來當你的大股東, 給你一年的時間, 迅速把錢花光佔領市場, 不然我就去投你的對手公司, 而且軟銀的風格, 就是投資之後是比較強勢的, 它有好幾個董事會的席位, 要控制這個公司戰略發展的那種, 就是我一定要讓你Dream Big, Go International, 就想法要大, 盡快全球化迅速擴張, 孫正義也知道, 互聯網這種新興市場, 都是那種贏者全拿壟斷型的, 他要做的, 就是最快速地佔領市場的頭部, 然後上市, 這樣就逼著整個賽道都進入一個, 砸錢燒錢搶市場的模式, 孫正義三年之內就投了, 八百多億美元八十多家公司, 比較有名的像滴滴Uber, WeWork Coupang Grab, 眾安保險等等, 後來孫正義又覺得, 這一千億美元還不夠, 又來個願景基金二期, 就是Vision Fund 2, 打算再融一千億, 不過因為之前這個願景基金一期, 這種過於激進, 大開大合的打法也是飽受爭議, 二期幾乎也沒融到, 什麼外部的投資人, 只是自己出了五百多億美元, 而且這個二期, 它的投資風格相對來講就收斂很多, 砸錢也沒有那麼狠了, 而是投到一些更早期的公司, 除了這兩支願景基金, 孫正義還在2019年的時候, 建立了一支, 七十三億美元的拉美基金, 這三個基金在一塊就成了軟銀集團, 現在一個非常主要的板塊, 也是它最出名的一個部分, 其實咱們剛才已經聊了, 一大堆軟銀的業務投資什麼的, 咱就來一起總結看一下, 這個軟銀集團二百五十(多)個人, 管的這些子公司的一個構成, 首先就是移動業務, 就是剛才我們說, 重名的那個軟銀公司, 同時還有像日本現在, 最流行的聊天軟件LINE, 還有像T-Mobile, 德國電信這部分股份, 就這些都是它的移動業務, 很多人可能就好奇, 你說軟銀不主要搞投資的, 怎麼會有, 一年六萬億日元的銷售額呢, 這裡的大部分, 其實都是這個移動業務產生的, 雖說營收都是移動業務產生的, 但移動業務這趴的市值, 也就百分之十幾, 好軟銀的另一大部分, 就剛我們說那個ARM半導體業務, 沒錯ARM是軟銀的很大一塊, 當時孫正義買ARM也是下了血本的, 是他100%控股, 還有一大塊就是阿里巴巴, 2022年軟銀賣了, 手裡將近一半阿里巴巴的股票, 不過現在還是持有15%左右, 而它最大的一塊, 就是那兩個願景基金加上拉美基金, 就投資的這部分, 當然我們只能算軟銀, 自己掏錢那部分, 不可能把整個基金都算軟銀底下, 就從投資組合的市值來看, 大概是有七八百億美元的樣子, 剩下就是一些, 零零碎碎的業務跟公司了, 你看這裡邊移動那部分業務, 其實是比較穩定的, 所以股價業績波動都比較小, 那軟銀股價的波動, 你就可以近似看成是願景基金, 加阿里巴巴加ARM, 但這個ARM還沒上市, 所以如果ARM沒什麼大新聞的話, 軟銀的波動就相當於是願景基金, 加上阿里巴巴的波動, 所以你看阿里巴巴, 跟軟銀股價的相關性其實還挺高的, 這也是為什麼, 你可以粗略地把軟銀, 看成是一家投資公司, 而它投資的結果到底怎麼樣呢, 至少從現在來看, 就不怎麼樣, 這其實主要源於幾個, 它比較出圈的失敗案例, 這裡邊最著名的應該就是wework, 可能是因為孫正義, 想復刻自己當年對馬雲的投資, 所以他就特別相信, 對創始人那個直覺的判斷, 這個wework的聯合創始人, 叫Adam Neumann, 這哥們真的是非常激進, 非常張狂, 孫正義就跟他見了一小面, 就感覺這個人不走尋常路, 很可能就是下一個馬雲, 於是就決定給他投了44億美元, 臨走還不忘跟小哥甩一句說, 我覺得你還不夠瘋狂, 結果這哥們Neumann, 確實是更瘋狂了, 開始滿世界撒錢, 但是wework可就慘了, 上市受阻, 市場發現它被嚴重高估, 還有嚴重的債務問題, 軟銀為了救WeWork, 當時又不得不又掏了九十五億美元, 基本把wework全買下來了, 好不容易踉踉蹌蹌上了市, 結果像wework市值才十五億美元, 這軟銀里外裡已經搭進去, 超過一百億美元了, 基本上就等於打水漂, 孫正義自己也承認, 這是他最失敗的一筆投資之一, 那他另一筆最失敗的投資, 也是願景基金最大的投資, 就是滴滴, 本來滴滴的2021年, 好不容易上市了, 可以小賺一筆了, 沒想到後來又鬧了那麼一出, 又退市了, 讓願景基金虧了大概一百億美元, 其實軟銀, 成功和失敗的投資都有很多, 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但是你像wework這種投資, 虧錢倒還好說, 更主要的它對軟銀, 和孫正義個人的負面輿論影響, 確實是巨大的, 就讓外界開始全面質疑, 孫正義的投資理念了, 就完全不信任他, 甚至有人就覺得, 孫正義他就是個賭徒, 所以你要是簡單算算軟銀的股價, 就你要是把它底下那些, 什麼阿里巴巴願景基金ARM, 軟銀公司這些都加起來, 還得再打個對折, 這是什麼意思, 就比如說這些市值加起來, 本來值100塊錢, 放到孫正義手裡, 就變成50塊錢了, 就這麼誇張, 因為市場覺得, 孫正義這個人實在是太不可控了, 你就真不知道, 他是在那投資還是在那賭博, 你比如說2020年的時候, 當時市場上, 出現了一個非常神秘的買家, 斥資40億美元去買一些科技公司, 像蘋果特斯拉亞馬遜微軟, 這些公司看漲期權, 你要知道40億美元的看漲期權, 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體量, 就攪得整個市場都流言蜚起, 而這個神秘買家, 就被人稱作叫做納斯達克鯨魚, 叫NASDAQ Whale, 後來就發現, 這個Whale就是軟銀就是孫正義, 那這些看漲期權, 其實就是在賭這些你買的公司未來, 比如說半年之內它股價的走勢, 如果是半年之內大漲, 那這個買家就會賺好多好多錢, 要是沒漲或者漲得不多, 那這些錢就相當於打水漂了, 好傢伙這一爆出來, 軟銀的股東那都嚇尿了, 你說孫正義明面上說著, 要看人類300年未來的發展, 好傢伙, 你現在去買一些短期的期權, 你是幾個意思, 那不就是賭博嗎, 所以你甭管這次賭, 他是賠了還是賺了, 主要是這個人他太不可控了, 所以你說軟銀的股價能不打折嗎, 2022年中概股的暴跌, 再加上日元的暴跌, 這些都讓願景基金的日子, 是非常地不好過, 即使跟同類基金相比, 也是那墊底的10%, 所以軟銀就不得不通過, 裁員賣阿里巴巴股票, 或者回購自己股票, 來穩住股東穩住市場穩住銀行, 而孫正義在2022年11月, 宣布逐步脫手公司業務, 目前專心幫助ARM上市, 其實我覺得, 從願景基金那個時期開始, 你想那麼大量的資金, 那麼快速地投資, 他就已經不是在投Alpha, 而是在投Beta, 就是說你很難抓到一個好公司, 然後去獲得超額收益, 而是我撒開了網投資, 市場漲我就漲市場跌我就跌, 而且軟銀它的風格就更加激進, 投的公司風險也更高, 就是Beta更高, 所以市場好的時候, 我長得比誰都猛, 你比如說2021年的時候, Doordash / Coupang 一上市, 那軟銀的收益率噌就上去了, 當2022年市場一不行, 它咵就下來了, 一個1000多億美元的基金, 就跟坐過山車似的, 你說玩得那不就一個刺激嗎, 好我們回看, 孫正義這一路起起伏伏, 你說他之前的成功, 是靠實力還是靠運氣, 他到底是個投資大師, 還是個賭徒呢, 我想每個人心裡, 肯定都有自己的答案, 這個人n肯定是絕對非常有眼光有膽識的, 你說不然哪個賭徒, 能當這麼多年的日本首富是吧, 而且你要看他的採訪, 發現他還挺幽默的, 但是他這種極度激進的投資策略, 你要從風控的角度來講, 肯定是不合理的, 所以他賺錢肯定有運氣, 而咱們這個世界, 終究還是以成敗論英雄的, 你看這兩年虧錢, 孫正義這邊就罵聲一片, 要是市場再過幾年, 來那麼幾年科技股大牛市, 那軟銀跟孫正義, 再重回世界之巔那也是分分鐘的事, 不過我估計按照孫正義的性子, 到那時候他肯定又All in, 還指不定整出來個, 5000億美元的基金,
內容來源
影片名稱 | 孙正义和他的软银帝国 | 马云背后的男人 |
---|---|
頻道名稱 | 小Lin说 |
影片網址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BcrPvTRwEw&list=PL-c0DN3fTeQehw1ZGXim96ZvSMEaAi_Bt |
影片 Meta | 觀看次數:95萬次 5 個月前 |
上傳日期 | 2023-02-10 |
影片類別 | Science & Technology |
影片描述 | 来来来~ 今天小Lin来聊聊这个又疯狂又幽默又神奇又激进的投资大佬、日本首富、马云背后的男人 -- 孙正义,和他的软银。我真的是一次又一次感叹 - 我去?还能这么玩?他的愿景基金,堪称互联网界的豪赌,所到之处无不掀起行业惊涛骇浪。他究竟是传奇投资大佬,还是赌徒?听完你就知道了~ |